腺叶帚菊
Pertya pubescens ( Ling) Ling
深圳植物志>> 第3卷 >> 菊科 ASTERACEAE >> 帚菊属 Pertya
Contr. Inst. Bot. Nat. Acad. Peip. 6: 32. 1948.
≡Pertya cordifolia Mattf. var. pubescens Ling ≡Pertya cordifolia Mattf. var. pubescens Ling Contr. Bot. Surv. Northwest China 1 ( 2) : 41. 1939.
半灌木,高1-2m。茎具细纵棱,紫红色,枝条幼时密被短柔毛。叶柄长3-5mm,密被短柔毛;叶片宽卵形或卵形,长5-8cm,宽4-7cm,基部宽心形,有时截形,边缘有疏离的刺状锯齿,先端急尖或钝,幼时两面密被短柔毛,下面常杂有亮褐色的小腺点,老时毛常变硬,基出脉3(-5)条。头状花序无花序梗或具长3-4mm、密被短柔毛的短花序梗,单生或2-3个生于上部叶腋,在茎、枝端再组成团伞状的聚伞花序;每一个头状花序具9-12朵花;总苞狭钟形,长1-1.2cm;总苞片7-8层,背面和边缘密被绢毛,外层总苞片小,宽卵形,长1-3cm,宽0.8-2mm,中间数层总苞片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,长6-8mm,宽2-3mm,最内层总苞片条形,长约1cm,宽约1mm;花序托扁平,直径约1cm,无毛;管状花长1.5-1.8cm,花冠管纤细,长7-8mm,檐部近二唇形,具5裂片,裂片条形,长短不等,外卷;花柱基部膨大成球形,分枝短,略扁,先端钝。瘦果近纺锤形,长5-6mm,宽约2mm,稍扁,背面微凸,具10条纵棱,被平贴的绢毛;冠毛淡褐色,长1-1.3cm。花期:7-10月。果期:8-12月。
产地:葵涌(张寿洲等 4494)。生于山坡草地,海拔600-700m。
分布:浙江、江西、福建和广东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3卷 564页
图 594 腺叶帚菊 Pertya pubescens
2466
图 594 腺叶帚菊 Pertya pubescens
1.植株上部的一段、叶和花序;2. 外层总苞片;3. 中层总苞片;4. 内层总苞片;5. 管状花。(李志民绘)
1.植株上部的一段、叶和花序;2. 外层总苞片;3. 中层总苞片;4. 内层总苞片;5. 管状花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